一、音乐学院介绍
济宁学院音乐学院始建于1971年,2008年招收第一批音乐学专业本科生,学院现有音乐学、舞蹈学两个本科专业及音乐教育一个专科专业,设理论、钢琴、声乐、舞蹈、器乐五个教研室。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216人。音乐学院拥有约7800平方米的独立教学楼,有集演出、排练等活动于一体的排练厅,全省领先的智慧琴房管理系统,专业琴房135间,舞蹈形体训练厅、电子钢琴教室、电脑音乐制作室、流行音乐教室、调律工作室、古琴工作室、咖啡书屋等。另外,2025年3月学校建成综合艺体中心并投入使用,其中有可独立使用的面积1000余平方米、600个座位的专业音乐厅,提升了音乐学院的办学条件。







二、课程设置
为适应新时代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音乐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以培养政治理想信念坚定,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扎实的音乐学科专业知识和音乐教学技能,良好的班级管理和综合育人能力,以及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意识,能够在中学及其他社会教育机构从事音乐教学、研究与管理的合格音乐教师。
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按照“一践行三学会”的原则设置课程体系,突出师范专业特点和职业要求,注重学生艺术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开设教育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课程,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声乐、钢琴、器乐(双排键、手风琴、二胡、琵琶、中阮、古筝、笛子、萨克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扬琴、古琴等)、流行音乐演唱、钢琴伴奏与弹唱、钢琴调律等专业技能课程。此外,还开设了《中学音乐教材歌曲弹唱》《中学舞蹈编排》《音乐创业就业规划》等就业创业模块类课程;挖掘孔子故里传统文化特色,开发孔子礼乐、邹鲁礼乐的研习课程、济宁地区民歌田野考察等特色课程,使我院毕业生在音乐综合素养和音乐教师职业能力上,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师资队伍
音乐学现有教职工68人,专职教师5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博士18人,在读博士3人。近年来,音乐学院专业教师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拥有山东省文化旅游厅“非遗”研究基地一个,出版专著10余本,公开发表期刊百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十余篇,主持省级课题5个,市厅级课题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主持省级课题5项,市厅级课题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核心二十余篇。获省、市社科奖项若干,泰山文艺奖二等奖等多项奖项。
我院教师在教学与舞台实践方面,始终保持站好讲台、站稳舞台的优良传统,每年不定期举行教师教学汇报音乐会,教师独唱、独奏音乐会,并在专业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四、特色培养
近年来音乐学院在音乐学专业学生培养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经验及丰硕的成果:
1.凸显师范专业特色培养,强化音乐技能,主张“一技之长”“一技到底”,强调师范音乐教育特质,坚持义务去乡镇中小学支教,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能力,磨练教学水平,做到讲台是我们的专业,舞台是我们的专长,教师是我们的职业。

2.在高水平学术交流、学习平台搭建,学院十分注重学生专业视野的开拓和专业技能锻炼,通过开设“专家课”,积极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到我校为学生讲学、指导,传播更加专业和前沿学习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高水平的平台。





3.在舞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坚持开展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本专业在校学生多次应邀参加孔子文化节、中央电视台秋晚会、济宁市春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十周年“礼乐济宁·文脉传承”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等。通过舞台实践的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及活动组织能力,为学生走入社会莫定良好的基础。






4.在学生获奖方面,历年来我院学生在孔雀杯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展演、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山东省历届高校音乐专业师生基本功大赛、山东省大学生校园艺术节器乐专项展示活动等高层次专业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结出累累硕果。




5.在升学和就业方面,近年来学生考研率不断提升并取得优秀的成绩。本专业学生毕业就业前景广阔,就业趋向多元化,学院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近几年我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主要就业去向是省市文化部门、中小学、社会音乐团体、培训机构、文化传媒等单位从事文体工作,深受用人单位好评。部分毕业生利用自身专业技能创办了艺术类培训机构等,在社会上产生较好的影响。

音乐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谐发展、悦动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三全育人”格局,贯彻OBE理念,优化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了“人文综合素养+专业理论基础+艺术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攀登云路,逐光而行,相约济院,展望未来,济宁学院音乐学院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