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龙,青年男高音,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民族声乐)博士,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教师,研究领域为苏南民歌、民族声乐表演理论和中国声乐演唱实践与教学。大学至博士阶段分别师从孙萍、王翼亭、孙振华、顾雪珍等老师和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李双江先生,曾获全国声乐比赛民族组三等奖。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民族男高音声乐艺术委员会理事、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会员、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声乐学会会员,曾荣获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近年来致力于苏南民歌的搜集整理、研究传承工作,其26万字博士论文《苏南高淳民歌及其演唱艺术研究》以“优秀”等级顺利通过答辩,被评定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发表论文(歌曲)20余篇(首),主持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等省市项目3项。受邀在第三届中国音乐教育大会(2023)、民族男高音声乐艺术论坛(2024)、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全国艺术骨干培训班(2024)等会议和中国音乐学院(2024)等高校讲学,特别是2024年5月在“国家大剧院”举办《四月里来好风光——苏南高淳民歌讲唱会》,受到《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艺术报》《光明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获得业界关注和赞誉。其作曲并演唱的代表作《人民英雄》(董健词,与王雯婧合作演唱)获江苏省文艺展演一等奖,《我的请战书》(董健词)在央视频等多平台播出,改编演唱的苏南民歌《四月里来好风光》《一粒下土万担粮》等歌曲受到业界关注。

没有奋斗,就没有人生
——漫谈我的声乐学习经历
郭燕龙
接到母校邀约,既激动感慨又略感惶恐。激动的是大学毕业多年后,终于和母校有了实质性联系,感慨的是时光如此之快,一晃就是20余年;惶恐的是我目前还无以回报母校,而让我来写些文字自我表扬,自感担当不起,但又感却而不恭。故恭敬不如从命,我就以我的座右铭“没有奋斗,就没有人生”为主题,来谈谈我的声乐学习经历吧,希望对学弟学妹们会所启发和鼓励,所言有失之处,请老师同学们批评指正。
一、母校培养奠定音乐基础
经过艰苦的努力,1998年9月我终于考进济宁师专(济宁学院前身)艺术系学习。进校后最盼望和最快乐的事情就是上课、学习,“珍惜学习时光、加倍努力学习”是彼时我的誓言也是行动指南,因为心中对于音乐的热爱和对于知识的渴望未被满足太久了。我初高中文化课成绩优异,在班级均名列前茅,特别是数学和物理经常考进班级前三,但是高二爱上唱歌并且想成为一名歌唱家的梦想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不过,在乡镇读高中没有专业声乐教师,这也导致了我今后在声乐学习道路上的诸多艰辛,当然,这也是我考上大学后拼命努力学习的重要原因。
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刻苦学习声乐。在大学我师从孙萍老师学习声乐。孙萍老师是我的恩师,是我人生中除了父母和姐姐外遇到的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贵人”。客观地说,我真正系统声乐学习是从师从孙老师开始的,我声乐演唱的所有技术技巧都是孙老师给我打下的基础。当时孙老师安排我一个人上声乐课,我经常早早的就去孙老师的琴房,给孙老师打水(那个年代开水需要到学校锅炉房去打),后来我问孙老师,为什么单独给我一个人安排一节课,孙老师笑着说,“那是看到了你的潜力”,让我感动又感慨万千。孙老师给我上课温和、温暖、温馨,我也从见过孙老师发脾气,关于这个问题我问过孙老师,孙老师给我的回答是,“那是你太‘认(济宁方言,大概是认真、坚毅之意)’了,太努力了,当老师的哪还有不满意呢”。孙老师是恩师,但更像慈母,在生活上非常关心照顾我。那时候生活条件差,吃不好,穿不好,孙老师就让我周末去她家里吃饭,她和谈老师(孙老师丈夫)做好多好吃的给我,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红烧鸡翅、红烧排骨。后来孙老师说,她是看我太瘦了,平时在学校吃不好(当时是舍不得吃,饭票都省着用),想给我增加点营养。孙老师给我买过不少衣服,当时她说是她们穿剩下的,其实都是新的,我想那是孙老师照顾我的自尊心而故意这么说的。孙老师家人般的关爱让我在大学清苦的日子里增添了无穷的温暖和动力,也深深的影响着我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的内心,我也要像孙老师那样去关心我的学生,让他们感受老师的温暖。大学毕业后我基本每年都去看望孙老师和谈老师,现在已经成为了家人。在此,我深深的感谢孙老师和谈老师。

孙萍老师与学生在琴房(右一为郭燕龙)

孙萍老师请学生在家聚餐(右一为郭燕龙)
刻苦练习钢琴弥补先天不足。在进大学之前,我只是借用高中学校的钢琴短暂的练过几首曲子,对弹琴有着强烈的愿望。进大学后,我和另外几个有同样经历的同学就努力练琴,印象最深的就是晚自习关灯后,等看门大爷走后,关灯盲弹练琴,那时候弹琴弹到手指肚靠近指甲的地方上起了老茧,过几天就要剪一下,否则手指太硬了,触感不好。这是奠定我钢琴基础的美好经历。在此,要感谢教我钢琴的扈少煜老师和乐意让我旁钢琴即兴伴奏课的江静老师。
努力学习音乐理论以解心中迷津。当时我对所有的音乐课程都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那时候就已经开始研究性学习了。《基本乐理》《和声学》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也都是前几名,综合成绩班级前两名,印象中没考过第三名。在此,我要深深的感谢曾经给过我教诲的王洪生、王瑞琪、刘文涛等老师,他们在我学习过程中不厌其烦的给我答疑解惑、指点迷津,而王洪生老师作为当时的系主任,告诉我今后一定要考研,这也是我后来有信心考研的主要原因。
在此,我要发自内心地说一句:感谢母校培养,感谢每一位老师的教诲,我爱母校!

98级毕业合影(三排右5为郭燕龙)
二、保持热爱追逐心中梦想
考研使我距离梦想更近了一步。大学毕业后在济南工作期间,我到在同窗好友程乾的帮助下,到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旁听了一年的音乐理论课,又在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拿到本科学历,后开始报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声乐演唱方向的研究生。在此期间,我的声乐演唱得到了曲师大音乐学院王翼亭教授的指导,有了一定的进步。第一次考研总成绩排名第二,但是英语考了66分,因差国家分数线1分而落榜。第二年再考,成功上岸,师从南航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原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女中音歌唱家孙振华老师学习。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我珍惜学习机会,如饥似渴的吸吮着艺术知识的养分,我的综合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各门功课大多都在90分以上。孙老师给我了严师慈母般的教诲和关爱,使我在声乐演唱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毕业时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参加教育部首届“珠江钢琴”全国声乐邀请赛获得了三等奖;孙老师在我毕业前逐字逐句为我修改论文的画面我依然记忆犹新。那时我是边做兼职养活自己边学习,那段艰辛的生活和读大学时一样,也成为了我人生经历中最为宝贵的财富,让我不忘初心、奋勇向前。研究生毕业后,继续师从顾雪珍教授学习声乐,顾老师和蔼可亲、爱生如子,但又严厉严格。孙振华老师和顾雪珍老师是我人生道路上母亲般的“贵人”。

郭燕龙受邀与恩师孙振华教授一起演唱其首唱代表作《两地书母子情》

郭燕龙与恩师孙振华教授在“郭燕龙硕士毕业独唱音乐会”后合影
考博成为了大师级歌唱家的学生。在高校经过了十多年的行政工作,我仍心怀梦想不死,想继续把声乐演唱与教学和音乐领域作为自己今后的主要工作,因为我知道我内心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我选择了继续深造——考博。成为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李双江先生的学生,曾经是我不敢“梦想”的梦想,所以当梦想成真时,我倍加珍惜!随先生学习的四年,是幸福的四年。四年中,我真切感受到了一位真正艺术家的品德、风范和修为,感受到了他作为“先生”的严格与谦逊和作为长辈的真诚与热情。先生作为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的军旅歌唱家和艺术家,祖国、人民和军人在他心目中占有至高位置,他对祖国、人民和军人的挚爱与深情也融化在了他演唱的每一首作品的声声旋律和他工作生活中的言行中,正如先生所言:“我一辈子歌唱,就是为兵服务,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把心掏出来,交给观众”;当先生得知我父亲是抗美援朝老兵时发信息给我说:“向您的父亲,我军的老战士老英雄,致以崇高的敬礼!李双江”。作为导师,先生上课时的严格是贯穿上课和演唱全过程的,包括声音和作品处理,每一句每一字,特别是对作品风格和韵味的要求极高。先生的声乐思维站位之高远、歌唱理念之先进、歌唱技巧之高超,我有时无法透彻理解以至于歌唱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先生便会严厉地说,“这个地方必须这样唱,才能准确表达它的情感和韵味……”,我下课后就不断回看上课录像继续学习消化。和在声乐专业课上的严厉完全不同的是先生在谈及他自己演唱时的谦虚及给我解答问题时的谦逊。2021年4月24日,先生发给我由其演唱的歌曲《美好的前程万紫千红》,我将听后感受发给他,先生回复我说:“很高兴听到你的评论,总有自己的见解,但对我你可以有挑剔性的话语权,这样才皆有洞天,我们师徒才可共同进步……”。先生的话语让我非常吃惊且感动,心想:我何德何能,怎敢挑剔先生的演唱?又怎敢与先生共进步?而冷静思考后明白了先生保持高水平演唱和演唱如此多作品、成为一代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那就是先生的谦虚与谦逊!

郭燕龙在恩师李双江先生琴房上课(由左至右分别是李双江先生、钢琴艺术指导侯攀老师和郭燕龙)
先生还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用真诚、热情和鼓励关注着我学业与生活中的点滴进步。疫情期间没法当面上课,只能上网课或者发录音给先生,有一次先生听到我的演唱过于注重高音时说,“声乐要‘抓中音带两头’,把中音巩固好再向低、高音区双向伸展。绝不要只练高音,把声音练空了,失去了支撑力!”当我将先生的经典作品《战士歌唱毛主席》听后感发给他后,先生说,“你说的很对,我认为你的观察和听觉、视觉都是统一的。凡事都是自己观察到的、感悟到的,然后才能变成自己的。就算老师说得再多,你不接受,或者你没理解,那永远不是你自己的”。在课堂上先生听到我改编演唱的几首高淳民歌后说,“你改编的高淳民歌应该肯定,充满了田野的气息和田间的收获,有万般情怀并有丰满的‘地气’。我听了好多遍,还是不错的,挺有章法,而且自己的一些想法也体现出来了。但是,高淳方言你再深入研究一下,有些纯民间的有特点的语言,你可以用上,这样也许更有味道”,接着指出,“这些民歌流传到今天,都是精华和经典,问题是如何经过筛选和改编变成你自己身上的肉、血管里的血,经过再创作融化融合成你自己的东西。将来就看能有多少东西融在你血液里了”。2022年12月初当我把论文初稿送给先生后,先生花了整整10天的时间认认真真地把全文26万字看完,看完论文后老师给我电话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燕龙,我看完你的论文很感动,你真是做学问的人,求甚解的人”,听闻老师如此肯定和鼓励,我特别感动和激动……那段时间先生和我每天都通电话,甚至一天通几次电话,除了给我一些具体的思路和修改建议外,给我最多的还是让我倍感温暖和感动的鼓励,最终我的博士论文以“优秀”等级顺利通过答辩,并被评定为“优秀博士论文”。2023年大年三十我打电话给先生,他说,“你不给我打电话,我也正要给你打,大年三十了,我也要交代交代你……”,话语里充满了长辈对晚辈的浓浓关爱;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早上,我就收到了先生发来的信息:“燕龙,你在高淳(民歌)下了很大功夫,可喜可贺,这就是‘生活为艺术之泉’,你的起点很高,路走得很端,心气很正,你必将收获丰硕……谨此,为新春祝福!老师”。看到先生发来的鼓励话语,再想到了我去北京上课的住宿和吃饭全由先生安排,而从认识先生至今他却从未收过我分文学费,我感动的潸然泪下……毫无疑问,李双江先生是我人生道路重要转折中的“恩人”和“贵人”。

博士毕业时与恩师李双江先生合影
博士毕业后,我和先生仍保持着时常通话的习惯,我向先生汇报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先生非常认真的聆听我的汇报,经常在通话中给我练声、唱歌,先生特别喜欢我“一手伸向民族民间”的田野调查工作后改编的苏南民歌,我就经常把改编的歌曲唱给先生听,征求先生的意见,我改编演唱的《四月里来好风光》《一粒下土万担粮》《放养山歌》《卖花谣》等都是在学生指导下完成的。先生是我的学业导师,更是我的人生导师!师恩如山,恩师如父,感恩感谢师父!

2024年4月到北京拜访恩师李双江先生时合影
在南京艺术学院读博学习期间,除了李双江先生外,还得到了诸多中国音乐学界前辈的指导,开启了我在声乐演唱及其相关音乐学术领域研究新的天地,一并感谢老师们的教诲!
三、持续努力为梦想插上翅膀
对音乐的热爱,对声乐的执着,是我前进的无穷动力,在音乐的海洋中不停的远航是我此生的目标。目前在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工作,我也遇上了学校和学院发展的最好时光,领导同事的关心给我了巨大力量,也为我在专业方面发展提供了条件。保持热爱,沿着梦想之路,持续努力,是我的选择。
读博期间有感而发作曲并演唱的《人民英雄》获江苏省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作曲并演唱的《我的请战书》在央视频等多平台播出。

郭燕龙作曲并演唱的代表作《人民英雄》
2023年11月,我受邀带领高淳民歌演唱团队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届音乐教育大会”,做《高淳民歌是一条小河——高淳民歌的历史与特色》主旨演讲,并现场演唱了苏南高淳民歌。

郭燕龙带领高淳民歌演唱团队现场演唱高淳民歌
我在读博期间及之后对苏南民歌深入的田野调查和研究成果,得到了李双江先生极大的肯定,也得到了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张天彤教授的关注、支持和帮助。2024年5月11日,我受邀赴中国音乐学院做了两场《四月里来好风光——苏南高淳民歌专场》讲座,现场演唱并教唱苏南高淳民歌。

中国音乐学院《四月里来好风光——苏南高淳民歌专场》讲座海报

中国音乐学院《四月里来好风光——苏南高淳民歌专场》讲座后合影
2024年5月12日,在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张天彤教授的支持下,我受邀作为主讲(唱)嘉宾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了《四月里来好风光——苏南高淳民歌讲唱会》,讲唱会由国家大剧院主办,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和高淳区文联承办。讲唱会共演唱了15首苏南高淳民歌,其中14首民歌均是由我在田野调查中挖掘而来,其中《四月里来好风光》《一粒下土万担粮》等最后5首歌曲是我根据所搜集到的民歌进行改编后的新高淳民歌,体现了对传统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文旅部、中央电视台、中国文联、江苏省文联、南京市文联、南京晓庄学院和高淳区相关领导悉数参加,受到《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艺术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和《学习强国》、江苏电视台教育频道等媒体的广泛报道。

国家大剧院《四月里来好风光——苏南高淳民歌讲唱会》海报

郭燕龙与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博导张天彤共同讲解苏南高淳民歌

郭燕龙在演唱中

郭燕龙在演唱中

郭燕龙领唱“劳动号子”
2024年7月11日,我受邀参加在北京剧院举办的“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民族男高音声乐艺术委员会成立音乐会”,在音乐会上演唱了由我改编的苏南高淳民歌《四月里来好风光》,和董兵教授等江苏男高音演唱了《茉莉花》《大江南》《我把太阳迎进祖国》,全网7000多万网友同时观看。

郭燕龙在演唱其代表作《四月里来好风光》

郭燕龙和董兵教授等江苏男高音演唱《茉莉花》《大江南》等歌曲
2024年7月13日,我受邀在民族男高音声乐艺术委员会举办的声乐论坛做题为《中国声乐,请把目光投向民族民间》的讲座,并对现场3位歌者进行了指导,受到郁钧剑、陈永峰、孙维良等专家和现场观众好评。同台做讲座的还有歌唱家郁钧剑、孙维良和声乐金钟奖获得者陈永峰、黄训国、冯金伟等。

郭燕龙受邀在民族男高音声乐艺术委员会举办的声乐论坛做讲座
2024年8月17日,我受邀在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主办的全国艺术骨干人才培训班上做《中国声乐,请把目光投向民族民间》的讲座。同台做讲座的还有声乐教育家孟玲,歌唱家李元华、吴霜、孙维良、李初建等。

郭燕龙受邀在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主办的全国艺术骨干人才培训班上做讲座
星光不负、岁月不负。我一直奔走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每个站点都有不同的精彩和收获。但是,这些精彩和收获都属于过去,我一直坚信,更加精彩的人生和欣喜的收获都会在下一个站点出现,等待我去追寻和拥抱。所以,过去的一切都成了新的起点,站在这个新起点上,我应该做的就是保持热爱、继续奋斗、扬帆远航!
结束语
自从我高中“弃文从音”后,成为一名歌唱家就成为了我的梦想,在实现这个梦想的道路上,我付出了努力和艰辛。梦想的实现固然重要,但是,追逐梦想的过程不正是我们赋予人生的意义吗?所以,我给自己的座右铭是“没有奋斗,就没有人生”。在激动感慨又略感惶恐中,以我的主要声乐学习经历为线索写下了以上的文字,作了带有“不谦虚”感的自我介绍和自我表扬,权且算作“恭敬不如从命”的再一次完成母校交给的作业吧!希望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启发,所言有失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最后,衷心的祝愿母校济宁学院越来越好,祝母校音乐学院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中逐年均上一层楼,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英才!
落笔之时,恰逢情人节之日,以上就算是我对母校这位“有情人”的深情告白吧!
济宁学院2000届学子 郭燕龙
2025年2月14日于南京鼓楼萨家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