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学院以加强学风建设为主线,积极对标,立足学科专业,结合专业特点,精设计、求实效,制定并实施了以思政育学风、以专业带学风、以管理正学风、以实践促学风的学风建设四部曲,旨在开启音乐学院学风建设新篇章,把推动学风建设落到实处,为高质量人才培养贡献智慧和力量。
音乐学院学风建设工作回顾一览表

一、以思政育学风,打牢铸魂育人思想支撑
音乐学院将学风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展“跟着音乐学党史”学生微党课、微宣讲13期,定期开展主题班会、主题团课、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40余项活动,组织24级全体学生观看大型民族舞剧《孔子》,隆重举办学风建设表彰大会暨技能大赛颁奖晚会。“圣地音乐”公众号全年围绕社会服务、学风建设、学生就业、榜样力量多个版块进行宣传,推送文字、影音作品581篇。通过线上线下、多层次、多维度的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抓好学习主业,进一步明确学习是青年学生的最主要的任务,学习好文化知识、锻炼好本领才干是实现青春梦、中国梦的唯一途径,树立终身学习,为国奋斗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思想根源正学风,立长志,充分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以专业带学风,搭建专业学习交流平台
音乐学院以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为牵引,通过对学生学术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推进学风建设工作。

一是开展声乐、钢琴、器乐、舞蹈专业技能大赛,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师范技能大赛等比赛,以赛促学。学院师生在第十二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山东省第九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展示、山东省大学生校园艺术节合唱展演等比赛中获奖29项,创历史新高。

二是以讲座报告为载体,邀请相关专业领域名师作学术报告、开设讲座和大师课,浓郁科研学术氛围,拓展学生专业视野。

三是组织开展招聘会、专升本、考研经验交流分享会等,交流成功经验,搭建学生之间学习交流平台,促进共同进步,助力学生成功就业。2024年学院考研、专升本再上新台阶。4名优秀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名学生获得省政府奖学金。8名毕业生通过“西部计划”选拔,占比学校22%,9名学生入伍,携笔从戎、步入军营,开启别样的热血青春。

四是进行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优秀宿舍、优秀班级风采展示,开展“假期时间管理大赛”“21天宿舍早功打卡”“30天冲刺四六级打卡”活动以及琴时排行榜,评选“勤奋之星”“晨练之星”,以赛促学。

五是开展“榜样的力量”系列活动,不断搭建各类学生典型榜样选树平台,积极发挥榜样引领示范作用,打造点、锻造面,以点带面,逐步营造优良舍风、班风、学风、院风。
三、以管理正学风,强化行为规范养成
音乐学院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组织体系与联动机制,不断将学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学院通过开展升级教育主题班会、学生干部座谈会、家长会、深入课堂及学生宿舍等方式,了解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严格落实学校学风检查制度的基础上,建立音乐学院课堂保障体系。

利用教学督导、领导班子、辅导员和学生组织五支队伍。教学督导、领导班子听课督促教师上课效果,辅导员听课督促学生的上课状态,学生组织查课保证课堂督促的覆盖面。对旷课、迟到、早退和上课睡觉、开小差的学生,严格落实“谈心谈话制度”“特殊情况预警制度”,加强教育引导,形成闭环管理。
四、以实践促学风,不断夯实专业基础
音乐学院为了拓展学风建设的广度和深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社会实践,积极参与校内外服务,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型人才,组织学生千余人次先后参演主题音乐团课、校歌MV录制、校运动会文艺演出、校毕业典礼文艺演出、校毕业晚会、墨华泉碧——“浣”你音乐剧暨“印说济宁运河展览”启动仪式、“乐响济宁·共圆梦想”——济宁学院音乐学院古筝专场音乐会、2024年海峡两岸孔子文化春会等各层级演出二十余场,充分发挥了“第二课堂”育人作用,为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奠定了基础。

学风建设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中心环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是一个长期、渐进、积淀的过程,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今后,音乐学院将持续开展丰富多样的学风建设活动,不断丰富学风建设工作载体,积极推进优良学风建设成果转化,推动合力形成长效机制,全面激发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全员育人力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